罗尚商务咨询_微金支付10年_处理债务_征信_融资_电脑问题
 
 
POS机微金资讯 财经资讯
收益率打“营销牌”告别“保本保息”,理财还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时间:2020-08-25 11:01

原标题:告别“保本保息”,理财还能“买买买”吗? 

某银行门口摆出存款利率宣传板吸引客户。

今年6月,招行官方App销售的两款理财产品被曝跌破本金。这两款产品声明10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其中一款运作还不到两个月,年化收益一度曾降至-4.42%。银行理财产品也亏本?很多市民诧异的同时,跑遍哈埠各大银行网点试图寻找能保本且保障约定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

应央行资管新规要求,银行“吸储利器”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各大银行的此类理财产品也在持续退出。目前,冰城各大银行网点销售的收益固定银行理财已属凤毛麟角。“保本保息”理财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市民面临一道资产配置的新命题——告别“刚兑时代”,怎样买理财才能避免亏本?

“理财替代存款”

遭遇“无情”现实

李琳是一名80后,如今已经成为母亲的她至今仍记得,小时候妈妈带着她去银行存钱时的情形。“那时候爸妈每个月的工资除了日常开销,大都会以定期存款的形式放在银行。”李琳长大后,妈妈依然时不常去银行把凑成5万元的整数积蓄存在银行里,买成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

在李琳妈妈眼中,银行承诺保本保息,理财安全性与存款相同,利率却比同期存款高了不少。彼时,在哈埠很多银行营业网点的公示板和电子屏上,花花绿绿的利率数字经常和“保本保息”字样同步滚动。在很多冰城市民的认知里,“保本保息”自然是让银行理财替代存款的“终极信仰”。

如今,这种观念正遭遇“无情”的现实。

今年6月,银行理财亏本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包括工行、建行等机构的20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一度出现亏损现象。在哈市各大银行理财柜台,保证本金和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很难再找到了。

近日,记者走访了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龙江银行等国有大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多个网点。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没有保本保息产品在售。

只有工行某网点理财经理表示,目前该行尚有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在售。理财经理给记者的宣传单上标明——期限35天、5万元起购、预期年化收益2.05%;期限91天、5万元起购、预期年化收益2.30%。

建行一网点在售、承诺保本的理财产品只有一款,但该产品并未给出预期收益。这意味着这款产品可以保本,但到期后的收益无法保障,甚至可能无收益。

“固定收益类”背后

R3风险很常见

“以前到银行看到写着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一般就意味着保本保息,可以无脑买,但现在银行宣传板上也常写着固定收益类这几个字。一问理财经理,都说是非保本产品。”李琳妈妈说。

在央行叫停银行“刚性兑付”的大背景下,如今很多银行宣传板上写着的固定收益类理财的“潜台词”是:该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的资产,并不代表产品满期收益是固定的。

记者检索中国理财网信息发现,当前各大中小银行在黑龙江地区发售的这类理财产品不在少数。很多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标有的风险等级为R3即中风险等级,这意味着其有一定概率出现本金损失。比如,工银理财8月26日开始起息的名为“鑫添益私银尊享固收增强封闭式管理产品20GS2844”就是一款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理财,其风险评级为中风险(R3)的产品。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存款时代,到后来的保本保息理财替代存款时代,再到保本保息产品退出市场,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后刚兑时代……李琳妈妈经历的理财产品改变,正是国内理财市场变迁的缩影。

“保本保息”退场

市场需求如何填补?

随着支付宝、微信及银行手机App等移动支付终端的普及,传统银行网点理财业务也正在发生改变。比如,哈市各大银行的网点接待的理财客户年龄结构多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年轻客群则更多地通过手机购买理财产品。

李琳工资到账后喜欢通过手机App买理财产品,但妈妈还是习惯去网点买理财——拿着纸质的理财合同和各类回执票据心里才踏实,就像存折一样。业内人士分析,很多老年人不太敢尝试用手机买理财产品,加之客观上时间也充裕,不怕去银行排队,所以中老年客户群成了银行网点理财的主要客户。而中老年人对于“保本”的需求比年轻人更加迫切。

“保本保息”理财退场后,承诺保本但收益浮动的结构性存款成为填补市场需求的主要产品,目前也成了冰城各大银行网点的主打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工行等国有大行在售1年期结构性存款利率大都在1.75%-3.10%。一些中小银行网点发售的结构性存款浮动利率较国有大行略高。如浦发银行1年期结构性存款,给出了三档浮动利率:1.95%-3.10%-3.40%。

结构性存款一般都挂钩股市、黄金、外汇等风险资产。想拿到最高档利率,就要对其所挂钩的资产市场未来走势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如果判断错了,虽然不会损失本金,但收益会降低。

“以前的保本保息银行理财,并不是说这个产品不会亏钱,而是亏钱后银行会用自己的钱给你补上,这就是‘刚兑’,今后资管新规政策不允许这样做了。”一位从业多年的国有大行理财经理说,以后理财产品大都会是净值型,所有净值型的理财产品都不可能绝对保本,净值会波动。好处就是,以前买的保本保收益理财即使达到了比约定利率更高的收益,多出的收益会进到银行的腰包,如今超额收益则归购买者,银行只赚管理费。

告别“刚兑”

小白如何买理财?

国家资管新规落地后,承诺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将退出市场。在银行不再为理财兜底的时代里,金融知识匮乏、不能承担本金损失的市民,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吉林大学金融学博士、哈尔滨学院金融学院院长张新建建议,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普通市民最好购买银行自己发售的产品。很多银行官网与网点除发售本行产品还会代销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券商等非银机构的理财,其风险比银行理财要高。个别银行柜员因高佣金会忽悠消费者购买代销产品,市民购买前一定要先核实理财产品的“身份”。

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都会有一个登记编码,类似于每个人有一个身份证号,编码在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者合同中就能找到。只要登录中国银保监会指定的“中国理财网”,输入理财产品的登记编码,就能立刻查出该款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

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市民,想买银行代销的基金等高收益理财产品,业内人士不建议在银行购买。考虑到银行可能在中间赚差价,公众可通过基金公司官方App或大型第三方线上渠道购买。每买5万元的基金,可省三四百元申购费。

关键是认清风险。银行一般会对发售理财进行风险评级,一般都是从R1至R5,相对应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虽然每家银行的风险评价标准不同,但风险评级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一般而言,R1和R2等级的产品,本金出现亏损的概率极低;从R3开始到R5等级的产品,出现本金亏损的概率就依次增大,当然收益也依次增大。所以,偏爱保本理财的市民,可选择R1和R2类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在说明书或者合同内,登录中国理财网输入理财产品的登记号码也能查到。

一些银行会在网点宣传单或者电子屏上打出“固定收益类4.15%”等类似字样的理财产品广告,公众不要看到“固定收益”就望文生义认为是“保本保息”。尤其等级是R3或者以上产品,购买前想清楚是否可承受风险。

提示

收益率也打“营销牌”

很多银行产品和支付宝等平台销售的理财产品,经常会打出近7日\近1月\近3月年化收益高于同类产品一大截的理财产品或基金广告。其实这是一种营销惯用伎俩。比如,某银行App销售的R2风险级别理财产品打出了近7日年化收益4.0%,而同样为R2风险等级的其他大多数理财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都在2.0%左右。如果你因此购买了该款理财产品或基金,买入后不久这款理财产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大概率会迅速从4.0%下降到2.0%左右,甚至跑不赢同类产品。因为,风险等级一样的产品投资方向也大致相同,短期出现高收益率后必然向均值回归。所以,看到某款产品收益率短期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就将持有的产品赎回盲目追高,可能会白忙一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0731-84111621 加向总微信 189-3241-6338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
Copyright © 2013-2023 罗尚商务 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 备案号:湘ICP备17015641号